开云(中国)Kaiyun·官方网站 |NEWS CENTER
  • 返回首页
  • 加盟热线:400 850 6666
    总机电话:0592-5050588
您当前位置:首 页 > 开云(中国)Kaiyun·官方网站 > 行业动态

临安茶叶产业复兴之路崎岖

2011年07月05日| 华祥苑新闻网

从本世纪初的打造“亿元产业”旗舰,到2009年的振兴茶叶五年行动计划,再到目前正在制定的“十二五”农业产业规划,临安市茶叶产业复兴之路一路走来有阳光更多风雨。

纵观近年来临安市茶叶发展,有“得”有“舍”。“得”“舍”之间,折射的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时局所需,也是一二次产业发展博弈中微妙的对抗与平衡。

茶叶、笋干、山核桃,早年“临安老三宝”的排位座次绝不是无章可循,而是按产量、产值、“江湖地位”等“综合水平”来确定的。1982年之前,临安市竹笋产业统计中几乎没有有关雷笋、毛笋等菜竹鲜笋的记载,所谓的笋干,其实暗指整个竹笋产业。如果按此计算,再对比今昔几项数据,则三大产业中茶叶的座次将排到末位无疑。

截至去年,临安市名优茶产值不到1.7亿元,总产值约为2亿元。而山核桃总产值已超过16亿元,竹笋产业总产值更是独占鳌头,三次产业合计产值已达29亿元。

而往前追溯,作为临安市生态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、也是传统产业之一的茶叶,其辉煌历史完全当得起“老三宝”的头把交椅。

天目青顶茶,早年统称天目云雾茶,其中以出产在东坑村的为上品,故称东坑茶。目前能够找到关于天目青顶的最早记载,出自唐代陆羽《茶经》“八之出”中原文注解:“杭州临安、於潜二县生天目山,与舒州同。”

历代文人骚客多有吟诵,较为著名的为唐代诗僧释皎然《对陆迅饮天目山茶,因寄元居士晟》一诗:“喜见幽人会,初开野客茶。日成东井叶,露采北山芽。文火香偏胜,寒泉味转嘉。投铛涌作沫,著碗聚生花。稍与禅经近,聊将睡网赊。知君在天目,此意日无涯。”诗中对天目山茶采摘、焙制、烹煮、品饮亦作了详细描述,并称之为“上品”。明代天目青顶被列为贡品;1910年,在南洋茶叶博览会上荣获特等金质奖章;1929年在首次西湖博览会上荣获优等奖(银奖)。至上世纪80年代,临安市茶叶产业达到一个历史高峰,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三、浙江第二,“浙江省十大名茶”的奖牌临安市农业部门也曾举到手酸。

然而,此后由于种种因素,临安市茶叶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比重逐步下降,在与竹笋、山核桃两大产业的抗衡和对比中,茶叶更是呈现“王小二过年”之势。
 

推荐阅读

回到顶部
Top